跟着图解学推拿,轻松搞定小儿腹泻

举报/反馈

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,可通过推拿手法辅助治疗,如补脾经、清大肠、揉板门、摩腹、揉龟尾等。

1. 补脾经: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缘,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。操作时,将小儿拇指屈曲,沿着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,称补脾经。补脾经能健脾胃、补气血,对小儿因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有较好的调理作用。

2. 清大肠: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缘,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。从虎口向食指尖直推为清,称清大肠。清大肠可清利肠腑、除湿热、导积滞,对于小儿湿热、食积导致的腹泻有改善效果。

3. 揉板门: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。用拇指端揉该穴位,称揉板门。揉板门能健脾和胃、消食化滞,可缓解小儿因饮食不节引起的腹泻、呕吐等症状。

4. 摩腹:用手掌掌面或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,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形有节律的移动,称摩腹。摩腹可调理脾胃、理气消食,促进胃肠蠕动,改善小儿腹泻情况。

5. 揉龟尾:龟尾穴位于尾骨端。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,称揉龟尾。揉龟尾能调理大肠,对小儿腹泻、便秘等肠道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

6. 推上七节骨:七节骨位于第4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。用拇指桡侧面或食、中二指面自下向上直推,称推上七节骨。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,多用于虚寒腹泻。

7. 捏脊:两手沿着小儿脊柱的两旁,用捏法把皮捏起来,边提捏,边向前推进,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,重复3 - 5遍。捏脊可以调节阴阳、通理经络、促进气血运行、改善脏腑功能,增强小儿体质,对小儿腹泻有辅助治疗作用。

在进行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时,还可根据情况配合使用一些药物,如蒙脱石散、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、口服补液盐等,但使用药物需遵医嘱。如果小儿腹泻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。

小儿腹泻可通过补脾经、清大肠、揉板门、摩腹、揉龟尾等推拿手法辅助治疗,同时配合适当药物,能起到较好的效果。但推拿手法需正确操作,若腹泻情况严重,应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