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早筛宝宝肠炎,家长必知!

举报/反馈

早筛宝宝肠炎可从观察宝宝的排便情况、精神状态、体温变化、饮食情况、腹部症状等方面入手。

1. 排便情况:宝宝正常大便性状相对规律。若出现腹泻,如大便次数明显增多,由原来每天1 - 2次变为5 - 6次甚至更多,且大便变稀,呈水样便、蛋花汤样便,或者伴有黏液、脓血等,这可能是肠炎的表现。同时,要注意观察大便的气味,若有酸臭味等异常气味,也需警惕。

2. 精神状态:健康宝宝通常精神饱满、活泼好动。当宝宝感染肠炎时,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、烦躁不安、嗜睡等情况。比如原本很爱玩耍的宝宝突然变得不爱动,总是哭闹或者昏昏欲睡,这可能提示身体存在不适,有可能是肠炎引起的。

3. 体温变化:肠炎可能导致宝宝体温升高。家长要经常给宝宝测量体温,若发现宝宝有低热甚至高热的情况,要考虑肠炎的可能性。一般低热体温在37.5℃ - 38℃,高热则在39℃及以上。持续发热或者体温反复波动都需要关注。

4. 饮食情况:宝宝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现象,原本吃奶或者吃饭正常,突然变得不爱吃,食量明显减少。有的宝宝还可能在进食后出现呕吐,呕吐物可能为胃内容物,严重时可能呈喷射状呕吐。

5. 腹部症状:宝宝可能会出现腹痛,由于宝宝无法准确表达,可能会表现为阵发性的哭闹、蜷缩身体、用手抓肚子等。家长可以轻轻触摸宝宝的腹部,如果宝宝抗拒或者哭闹加剧,可能提示腹部有疼痛不适。此外,还可能会发现宝宝的肚子有胀气,摸起来比较鼓。

如果家长通过以上方面怀疑宝宝患有肠炎,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。医生一般会进行血常规、大便常规等检查来明确诊断。治疗宝宝肠炎常用的药物有蒙脱石散、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、口服补液盐等,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。

早筛宝宝肠炎对于及时治疗和保障宝宝健康非常重要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宝宝的排便、精神、体温、饮食和腹部等方面的情况,一旦发现异常,应及时就医,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,避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