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汁具有促进脂肪消化吸收、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、中和胃酸、促进胆汁自身分泌、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等作用,若胆汁作用被忽视,可能引发胆囊炎、胆结石、胆汁淤积性肝病、肝炎、肝硬化等严重肝病。
1. 促进脂肪消化吸收:胆汁中的胆盐、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,使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,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,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分解。若胆汁分泌不足或排出受阻,脂肪消化吸收会受影响,长期如此可能引发胆囊炎,因为脂肪消化不完全易导致胆囊收缩功能异常,胆汁淤积,进而引发炎症。
2.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:胆汁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、D、E、K的吸收。当胆汁作用被忽视,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,可能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功能,增加胆结石形成的风险,因为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可能影响胆汁中胆固醇的溶解状态,促使胆固醇析出形成结石。
3. 中和胃酸:胆汁呈碱性,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,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供适宜的碱性环境。若胆汁中和胃酸功能异常,胃酸反流可能损伤胆管和肝脏,引发胆汁淤积性肝病,胆汁无法正常排出,在肝内淤积,损害肝细胞。
4. 促进胆汁自身分泌:胆盐在回肠大部分被重吸收后,经门静脉再运回肝脏,刺激肝细胞合成和分泌胆汁,形成胆盐的肠 - 肝循环。若此循环被破坏,胆汁分泌减少,肝脏内胆汁成分比例失调,易引发肝炎,炎症因子浸润肝细胞,影响肝脏正常功能。
5. 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:胆汁中的某些成分对肠道细菌有抑制作用,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。当胆汁作用异常,肠道菌群失调,细菌及其毒素可能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,加重肝脏负担,长期可发展为肝硬化,肝脏组织逐渐纤维化、硬化。
治疗这些肝病的药物有熊去氧胆酸、多烯磷脂酰胆碱、复方甘草酸苷等,但使用药物需遵医嘱。若出现相关症状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肝病科或消化内科就诊。
胆汁在人体消化和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,其多种功能对维持肝脏及整体身体健康至关重要。忽视胆汁作用可能引发多种严重肝病,因此要重视胆汁的正常功能,关注肝脏健康,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