饭后肚子胀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,如消化不良、胃溃疡、胃炎、胆囊炎、肠梗阻等。为早筛背后疾病,胃镜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这两个检查别错过。
1. 消化不良:消化不良是常见原因,胃肠蠕动功能减弱,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,发酵产气导致腹胀。一般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改善,如少食多餐、避免油腻食物等。也可使用多潘立酮、莫沙必利、健胃消食片等药物促进胃肠蠕动,但需遵医嘱。
2. 胃溃疡: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形成溃疡,进食后胃酸分泌增加,刺激溃疡面引发疼痛和腹胀。治疗上常用质子泵抑制剂,如奥美拉唑、兰索拉唑、雷贝拉唑等,以抑制胃酸分泌,还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,如铝碳酸镁、枸橼酸铋钾等。
3. 胃炎: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,炎症刺激使胃的消化功能下降,导致饭后肚子胀。治疗时可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,如阿莫西林、克拉霉素等,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。
4. 胆囊炎:胆囊发炎影响胆汁分泌和排泄,胆汁对脂肪消化起重要作用,胆汁分泌异常会导致脂肪消化不完全,引起腹胀。治疗可使用消炎利胆片、胆宁片、熊去氧胆酸等药物,必要时需手术治疗。
5. 肠梗阻: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,肠腔内气体和液体积聚,导致腹胀、腹痛、呕吐等症状。治疗方法根据梗阻原因和程度而定,可能包括禁食、胃肠减压、补液等保守治疗,严重时需手术治疗。
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、胃和十二指肠内部情况,发现溃疡、炎症、肿瘤等病变;腹部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肝脏、胆囊、胰腺、脾脏等腹部脏器形态、结构,判断是否存在胆囊炎、胆结石、胰腺炎等疾病。
饭后肚子胀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,进行胃镜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早筛背后疾病。一旦发现异常,应及时就医,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。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持健康饮食习惯,定期体检,维护胃肠健康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