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发生胃出血情况时,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、及时就医诊断、合理使用药物、调整饮食结构、做好日常护理等,可降低死亡风险。
1. 正确的急救措施:发现胃出血后,应让患者保持安静,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,采取平卧位,头偏向一侧,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。如果患者出现呕血,不要让其强行咽下,应将呕出物吐出。
2. 及时就医诊断:胃出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,如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。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,通过胃镜、血常规、凝血功能等检查,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,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。
3. 合理使用药物:常用的治疗胃出血的药物有奥美拉唑、兰索拉唑、雷尼替丁等,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胃酸分泌,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,促进止血。还可以使用云南白药、凝血酶等药物,起到止血的作用。但药物的使用需遵医嘱。
4. 调整饮食结构:在胃出血期间,应禁食,待出血停止后,可逐渐进食一些温凉、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米汤、藕粉等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,以及过热、过冷、过硬的食物,以免加重胃黏膜损伤,再次引起出血。
5. 做好日常护理:患者应注意休息,保证充足的睡眠,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。同时,要注意保暖,避免腹部受凉。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,有利于病情的恢复。
胃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,若不及时处理,可能会危及生命。当出现胃出血情况时,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、及时就医诊断、合理使用药物、调整饮食结构以及做好日常护理,能有效降低死亡风险,促进患者康复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