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胃镜外,诊断胃病还可通过钡餐造影、幽门螺杆菌检测、胃蛋白酶原检测、胃泌素-17检测、腹部CT检查等方法。
1. 钡餐造影:患者口服含有硫酸钡的造影剂后,通过X线检查观察食管、胃和十二指肠的形态、轮廓、蠕动情况及黏膜像等。它能发现溃疡、肿瘤等病变,对于一些明显的胃部占位性病变、溃疡的大小和位置等有较好的诊断价值。不过,其对早期微小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不如胃镜。
2. 幽门螺杆菌检测: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多种胃病密切相关,常见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和血清学检测。尿素呼气试验操作简便、无痛,患者只需口服特定胶囊后呼气检测即可。血清学检测则是通过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杆菌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过,但不能区分是现症感染还是既往感染。若检测结果为阳性,提示可能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,需要进行相应治疗。
3. 胃蛋白酶原检测: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的前体,分为胃蛋白酶原I和胃蛋白酶原II。通过检测血液中这两种成分的含量及比值,可以反映胃黏膜的功能状态和受损情况。如比值降低可能提示胃黏膜萎缩,有助于早期发现胃部疾病。
4. 胃泌素-17检测:胃泌素-17是一种由胃窦G细胞分泌的胃肠激素,它参与调节胃酸分泌和胃黏膜生长。检测血液中胃泌素-17的水平,可以了解胃窦的分泌功能,辅助诊断萎缩性胃炎、胃泌素瘤等疾病。
5. 腹部CT检查:能够清晰显示胃壁的厚度、胃部周围组织和器官的情况。对于判断胃部肿瘤的大小、位置、有无周围组织侵犯及远处转移等有重要意义,可帮助制定治疗方案。但CT检查对于早期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不如胃镜敏感。
对于饱受胃病折磨又不想做胃镜的患者,上述这些检查方法提供了多种选择。每种检查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、病史等综合考虑,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实现精准诊断。若检查发现问题,应遵医嘱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。建议有胃部不适症状的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,以便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