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素引发的消化问题,常见不良反应有胃溃疡、胃炎、消化道出血、胰腺炎、肠穿孔等。
1. 胃溃疡:激素会抑制胃黏膜的保护机制,减少黏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,削弱胃黏膜屏障。同时,激素还会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,对胃黏膜产生侵蚀作用,从而引发胃溃疡。长期使用氢化可的松、泼尼松、地塞米松等激素药物,患胃溃疡的风险会明显增加。
2. 胃炎:激素可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,导致胃黏膜缺血、缺氧,进而引发炎症。激素还可能改变胃内的正常菌群平衡,使得有害菌滋生,加重炎症反应。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、腹胀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3. 消化道出血:由于激素导致胃黏膜损伤,使得胃黏膜下的血管暴露,容易破裂出血。轻者表现为黑便,重者可出现呕血。消化道出血是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,若不及时治疗,可能会危及生命。
4. 胰腺炎:激素会使胰液分泌增加,同时可能导致Oddi括约肌痉挛,使胰液排出受阻,胰管内压力升高,引发胰腺炎。患者会出现剧烈的上腹部疼痛,可向背部放射,伴有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5. 肠穿孔:长期大量使用激素会使肠道组织变得脆弱,肠壁的张力和弹性下降。在肠道内压力变化或受到轻微外力作用时,就可能发生肠穿孔。肠穿孔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,需要紧急手术治疗。
6. 食欲改变:激素可能影响人体的下丘脑 - 垂体 - 肾上腺轴,进而影响食欲调节中枢,导致食欲亢进或减退。食欲亢进可能会使患者体重增加,而食欲减退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。
7. 恶心呕吐:激素刺激胃肠道黏膜,引起胃肠道的应激反应,导致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这会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营养摄入,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8. 腹泻或便秘:激素会干扰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,导致肠道运动紊乱。有些患者会出现腹泻症状,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出现便秘。长期的腹泻或便秘会影响肠道的健康,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。
9. 肝功能损害:部分激素在肝脏代谢,长期使用可能会增加肝脏的负担,导致肝功能损害。患者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、黄疸等症状。肝功能损害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,进而影响身体的代谢和解毒能力。
10. 肠道感染风险增加:激素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,使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。肠道作为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,更容易受到细菌、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,从而增加肠道感染的风险。
激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,但引发的消化问题不良反应不容忽视。在使用激素治疗疾病时,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,权衡利弊,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。一旦出现上述不良反应,应及时就医,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。同时,使用激素必须遵医嘱,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