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出血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,与胃溃疡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、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、胃癌、全身性疾病等有关。防治方法包括及时就医、药物治疗、内镜治疗、手术治疗和日常护理。
1. 病因:胃溃疡是胃出血常见原因,溃疡侵蚀周围血管致破裂出血;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由肝硬化引起,门静脉高压使食管和胃底静脉压力升高、血管曲张,易破裂出血;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因药物、酒精、应激等因素,损伤胃黏膜屏障,导致黏膜糜烂、出血;胃癌肿瘤组织侵犯血管,造成血管破裂出血;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白血病等,影响凝血功能,也会引发胃出血。
2. 及时就医:出现呕血、黑便等胃出血症状,要尽快前往正规医院急诊科或消化内科就诊。医生会进行详细检查,评估病情严重程度,制定治疗方案。
3. 药物治疗: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、雷尼替丁、凝血酶等。奥美拉唑能抑制胃酸分泌,为胃黏膜修复创造有利环境;雷尼替丁可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;凝血酶能促进血液凝固,达到止血目的。用药需遵医嘱。
4. 内镜治疗:对于出血部位明确的患者,可通过内镜进行止血治疗,如注射止血药物、热凝止血、机械止血等。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、疗效确切等优点。
5. 手术治疗:若药物和内镜治疗效果不佳,或出血量大、病情危急,可能需进行手术治疗,如胃大部切除术、血管结扎术等。
6. 日常护理:养成良好饮食习惯,定时定量进食,避免食用辛辣、刺激性食物和饮酒;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;遵医嘱规律服药,定期复查。
胃出血病因多样,病情严重程度不一。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,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法。日常注意养成良好生活和饮食习惯,做好护理和预防,以降低胃出血发生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