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期间母乳喂养妈妈可采取戴口罩、勤洗手、保持通风、合理用药、调整喂养姿势等防护措施,降低宝宝被传染的几率。
1. 戴口罩:妈妈在与宝宝密切接触,尤其是喂奶时,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。口罩能有效阻挡含有病毒的飞沫传播,减少宝宝吸入病毒的机会。口罩需定期更换,一般每4 - 6小时更换一次,若口罩被污染或潮湿,应立即更换。
2. 勤洗手:妈妈的双手会接触各种物品,容易沾染病毒。在接触宝宝前,如喂奶、换尿布等,务必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,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。也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,能快速有效地杀灭手上的病菌。
3. 保持通风: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,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 - 3次,每次通风30分钟左右。新鲜的空气有助于降低室内病毒的浓度,减少宝宝感染的风险。若室外空气质量较差,可使用空气净化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。
4. 合理用药:妈妈感冒后若症状较轻,尽量避免用药,可通过多喝水、多休息缓解症状。若症状较重需要用药,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宝宝影响较小的药物,如感冒清热颗粒、双黄连口服液、小柴胡颗粒等。用药前需告知医生正在哺乳期,严格遵医嘱用药。
5. 调整喂养姿势:喂奶时尽量选择坐姿,将宝宝抱在怀里,头部稍高,避免宝宝平躺着吃奶,防止奶液反流引起呛咳。同时,妈妈要注意与宝宝的面部保持一定距离,减少直接呼气对宝宝的影响。
6. 隔离休息:若妈妈感冒症状严重,可适当与宝宝进行短暂隔离,让其他健康的家人帮忙照顾宝宝。但要按时将乳汁挤出,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,避免回奶。
感冒期间母乳喂养的妈妈采取上述防护措施,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宝宝被传染感冒的风险。同时,妈妈自身也要注意休息,加强营养,促进身体恢复。若宝宝出现感冒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