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诊疗
健康生活
  • 养生
  • 营养
  • 两性
  • 精神心理
  • 中医
  • 育儿
  • 减肥
  • 女人
  • 美容
  • 整形
  • 家医大健康
  • 健康课堂
  • 家医互动
  • 即问即答
  • 专家答疑
  • 医生圈
  • 数据中心
  • 疾病库
  • 医生库
  • 医院库
  • 药品库
  • 整形库
  • 器械库
  • 食材食谱
  • 母婴产品
  • 医院
  • 资讯 视频 养生 育儿 营养 中医 女人 减肥 整形 两性 妇科 男科 肿瘤 眼科 影像 肝病 骨科 糖尿病 心血管 即问即答

    治疗宝宝咳嗽有何饮食法 教你咳嗽祛痰三招

    2016-03-11 09:14:38 举报/反馈

    天气干燥,宝宝容易上火,护理不当易引发感冒、咳嗽等疾病,而且春季是宝宝咳嗽的高发季节,所以家长一定要做好预防。那么宝宝咳嗽怎么办呢?

    治疗咳嗽的饮食护理方法

    1、补充营养与水分: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,选择高蛋白、高营养、清淡易消化的流食、半流食。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6-8杯(1500ml以上)以补充体内营养消耗,水分的丢失,加快毒素的排泄,利于排痰和退热。

    2、补充高维生素饮食:特别是含维生素c、a、e类果蔬食品能促进修复损伤的呼吸道粘膜,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,提高免疫力。

    含vc高的食物:深绿色新鲜水果、大枣、酸枣、柑橘、红果、番茄、猕猴桃等。

    含va高的食物:红色棕黄色果蔬、胡萝卜、南瓜、豌豆、杏等及动物肝脏、奶品、禽蛋。

    含ve高的食物:坚果、香蕉、鱼类等。

    多食含钙高的食物:骨头汤、鱼、豆腐、芝麻酱、奶类等,能提高气管的抗过敏能力。

    3、风寒咳嗽饮食宜温热:可引用姜糖水、杏仁粥等;风热咳嗽宜食梨粥、藕粥;干咳少痰,质粘难出者可用生梨1个,去皮心加川贝10g,冰糖适量蒸服或用双花、枇杷叶适量,泡水代茶,以清热润肺化痰;燥热咳嗽,宜食雪梨、甘蔗以生津润肺止咳,也可用麦冬煎水代茶饮;痰湿者忌糯米、甜食、肥甘等助湿生痰之品,可食陈皮等;肺阴虚者,可选用银耳、百合、甲鱼等滋阴之品。

    宝宝咳嗽忌吃哪些食物?

    一忌:食用补品

    不少家长会给体质虚弱的孩子服用补品,但孩子咳嗽未愈时应停服补品,以免使咳嗽难愈。

    二忌:甜酸食物

    酸食会敛痰,使痰不易咳出,导致咳嗽难愈。多吃甜食会使炎症难以痊愈。

    三忌:肥甘厚味

    中医认为咳嗽多为肺热引起,儿童尤其如此。日常饮食中多吃肥甘厚味的食物会产生内热,加重咳嗽。此外,油炸食物也不宜多吃。因为油炸食品会加重胃肠负担,产生痰液,使咳嗽难以痊愈。

    四忌:寒凉食物

    咳嗽时不宜吃冷饮或冷冻饮料。中医认为身体一旦受了寒,就会伤及人体的肺脏,而咳嗽大多是因肺部疾患引起的。此时如果再吃冷饮,就容易造成肺气闭塞,症状加重,日久不愈。同时,痰的多少还跟脾有关。过多进食寒凉食物,还会伤及脾胃,造成脾的功能下降。

    五忌:坚果、巧克力等

    上述食品含油脂较多,食后易滋生痰液,使咳嗽加重。

    宝宝咳嗽的时候食疗的效果很不错,同时要做好孩子咳嗽的护理措施。那么,宝宝咳嗽如何护理?

    宝宝咳嗽时把宝宝抱起,拍拍背;宝宝咳得难受时,把宝宝立着包起来,拍拍后背,缓和一下。

    呼吸困难时让宝宝直起身坐着,宝宝晚上睡觉时,因咳嗽、哮喘而使呼吸困难,此时,让他直身坐起会舒服些。

    咳嗽平息后给宝宝喝些凉白开水,嗓子干时容易咳嗽,喝些白开水会好些,但如果咳嗽时喝水,会把水呛出来,所以应该在咳嗽平息后,再给宝宝喝水。有其它症状觉得宝宝身子烫时,为慎重起见,最好测量一下体温。

    祛痰3招

    如果宝宝咳嗽痰多,除了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治疗外,家长还可以参考以下方法,给宝宝祛痰:

    1、位置祛痰法:用几个枕头做成一个有斜度的平面,倾斜度约为20~30°左右,然后让宝宝俯卧在枕头上,头低脚高,这样利用地心引力,使肺部的痰液自动流出。除了上述俯卧的姿势外,还可以让宝宝侧身睡在枕头上,左侧卧或右侧卧都可以,同样头低脚高。因为采取不同的位置摆放身体,会令肺部不同位置的积痰容易排出。

    提示:每个位置停留5分钟,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的现象,应立即停止。

    2、拍痰法:在位置祛痰法的基础上,再加上拍痰法,能更有效地将痰排出,原理是通过空气及手掌的震动力,使积痰松动而被排出,方法是宝宝俯卧在有斜度的平面上,头低脚高,妈妈一只手护住宝宝,另一只手窝起手掌,用空心掌轻拍宝宝背部。维持同样的姿势及手法,在宝宝上背部的左右两边轻拍,目的是拍出积痰,每个动作需拍3~5分钟。

    3、震动法:让宝宝仰卧在有斜度的平面上,头低脚高,当宝宝呼气时,妈妈用双手紧贴宝宝的胸部轻按震动,注意不要太大力,当宝宝吸气时,妈妈双手则放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