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诊疗
健康生活
  • 养生
  • 营养
  • 两性
  • 精神心理
  • 中医
  • 育儿
  • 减肥
  • 女人
  • 美容
  • 整形
  • 健康资讯
  • 健康课堂
  • 家医互动
  • 即问即答
  • 健康WHY
  • 专家答疑
  • 整形圈
  • 医生圈
  • 病友圈
  • 数据中心
  • 疾病库
  • 医生库
  • 医院库
  • 药品库
  • 整形库
  • 器械库
  • 食材食谱
  • 母婴产品
  • 新闻 视频 养生 育儿 营养 中医 女人 减肥 整形 两性 妇科 男科 肿瘤 眼科 影像 肝病 骨科 糖尿病 心血管 即问即答 诊所

    秋季流行疱疹性咽峡炎 家有宝宝需警惕

    2014-10-02 08:15:29 举报/反馈

    疱疹性咽峡炎类似手足口病,也是由多种(型)肠道病毒(如柯萨奇病毒、埃可病毒等)引起的,以发热、咽红、咽痛、上腭黏膜水疱为主要症状的婴幼儿期的常见传染性疾病。在夏、秋季节流行,冬季也偶尔会发生。

    最近儿子的幼儿园里陆续也出现了发热、咽红、咽痛、上腭黏膜水疱为主要症状的一些小朋友,家长们纷纷担心是手足口病,实际上这是另外一种婴幼儿期的常见疾病——疱疹性咽峡炎。

    注意这些临床表现

    潜伏期

    一般有1~2天(不超过3天)的潜伏期。这期间,患者不会有任何症状,但是体内病毒大量复制。

    前驱期

    发病初期,症状不明显,只是发热,可有咽红、食欲不好等症状,无法与普通感冒等相鉴别。

    症状明显期

    在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后的当天或第二天,上腭黏膜即会出现小水疱,2~3天内直径变为2~3毫米,继而破溃,形成白色或黄色的溃疡。

    发热是主要的伴随症状,但通常体温不高,几乎在水疱破溃的同时,体温开始逐渐恢复到正常。水疱破溃成小溃疡后有疼痛感,会影响到患儿的进食,婴幼儿会表现为流口水、拒食,会持续2~3天。

   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情较轻,却也会有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,也可能发生脑膜炎、心肌炎等并发症,所以,如果持续高热、溃疡不愈等要考虑就医,一旦出现呕吐、头痛、精神萎靡等症状,要尽快就医。

    与手足口病的区别

    虽然同属于肠道病毒感染,发病和传播途径都相似,但手足口病有典型的散发在手掌、足底和肛周的粟粒样斑丘疹。

    与疱疹性口腔炎的区别

    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,多发于冬季,由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,会累及齿龈、颊黏膜和唇周皮肤。

    悉心护理最关键

    与其他病毒感染一样,疱疹性咽峡炎是自限性疾病,并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,家庭护理显得尤为重要。没有合并症的患儿可以在家治疗护理。

    一般护理

    休息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
    对症护理

    针对发烧:使用物理和药物降温的方法,注意补水。

    针对口腔: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。针对口腔内水疱破溃后的小溃疡,可适当使用保护创面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。

    饮食护理

    患病期间,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,饮食上应给予易消化的营养食物。在口腔内的水疱破溃成小溃疡期间,尽量多给予一些温凉的流质饮食,避免脱水、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发生。疾病期间的饮食中可以多配合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新鲜蔬果,病愈后可再及时补充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。

    关于传染的问题

   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情较轻,国家没有将其列入传染病防治法。即使禁止所有有症状的孩子去上学,也无法控制群体感染,因为在群体中,隐性感染者往往才是主要传染源。尽管患儿在症状消失以后还会通过唾液、粪便等排出病毒,但目前认为患儿在症状消失后复学应该没有太大问题。

    换个角度讲,家长们需要能接受一个事实:送孩子进入托儿所和幼儿园的这几年,孩子就会不可避免的遭遇各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,无论是隐性感染还是感染发病(常见病一般都不严重),就当是免疫接种了,孩子的免疫功能会在与病原微生物的“斗争”中逐渐完善起来的。

    (摘录自合作杂志《妈妈宝宝社》2013年9月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