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诊疗
健康生活
  • 养生
  • 营养
  • 两性
  • 精神心理
  • 中医
  • 育儿
  • 减肥
  • 女人
  • 美容
  • 整形
  • 健康资讯
  • 健康课堂
  • 家医互动
  • 即问即答
  • 健康WHY
  • 专家答疑
  • 整形圈
  • 医生圈
  • 病友圈
  • 数据中心
  • 疾病库
  • 医生库
  • 医院库
  • 药品库
  • 整形库
  • 器械库
  • 食材食谱
  • 母婴产品
  • 新闻 视频 养生 育儿 营养 中医 女人 减肥 整形 两性 妇科 男科 肿瘤 眼科 影像 肝病 骨科 糖尿病 心血管 即问即答 诊所

    儿童不同时期分离焦虑如何处理?

    2014-07-22 07:22:42 举报/反馈

    宝宝出现分离焦虑怎么办?并不是只有入园前才会出现分离焦虑哦,在孩子的不同时期,甚至是婴儿期都会容易出现分离焦虑。那么,家长遇到宝宝分离焦虑,要怎样处理呢?不如先来看看小编出的主意吧。

    儿童分离焦虑怎么办

    婴儿期(5~12个月)。5个月大的宝宝会缠着妈妈要奶喝、求陪伴,一离开妈妈便哭闹不停,因为这时的宝宝认为妈妈离开久了等于完全消失,所以在此阶段,妈妈要尽量按时上下班,最好不要长时间离开孩子,如连续出差、晚上经常应酬等。其次,及时回应孩子,让宝宝知道妈妈一直在,没有消失。比如在浴室洗澡,可将宝宝放在门口,他会来来回回地看你是否消失,直到他确认妈妈一直都在。最后,多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沟通,比如玩耍时对孩子微笑、哺乳时眼睛看着他等。

    幼儿期(1~3岁)。这个阶段的孩子依恋父母,会因害怕独处而拒绝睡觉,甚至做恶梦。出现在看不见父母的时候不能把学习和玩耍进行下去,害怕陌生人、不喜欢跟同龄孩子玩等现象。首先,在有事不得不离开时跟孩子说明白“妈妈出去一下,马上就回来”,并且很坚定地边走边说。其次,对孩子害怕的某些人、事、物或情境进行教育,渐进式引导,引起孩子的好奇心,进而敢去接近或做尝试。

    幼儿园时期(3岁以上)。孩子的一般反应为:反抗阶段,嚎陶大哭,又踢又闹;失望阶段,继续哭泣,吵闹减少,不理他人,表情迟钝;超脱阶段,接受外人照料,开始正常活动,但看见母亲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。在此阶段,家长首先要相信和肯定孩子的能力,努力做到“成熟分离”。其次,有意识地和孩子玩捉迷藏游戏,让孩子体会大人消失的感觉,训练其独立能力。再次,分离最好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。在入园前半年就要有计划地逐渐拉长离开时间,让孩子可以慢慢适应,实现自然过渡。

    那么,分离焦虑对孩子有哪些危害呢?

    儿童分离焦虑的危害

    分离焦虑症对儿童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影响,因此及早发现并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,对其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,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,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,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。因此,在早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,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。值得注意的是,近两年,新入园的幼儿中,焦虑程度严重的幼儿数量在增加。

    家长要科学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,这样才不会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哦。